沈小波,陈语,林伯强: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扭曲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

作者: 时间:2021-04-07 点击数:

发表期刊:《经济研究》2021年第2

发表时间:202147

作者及单位:沈小波(厦门大学经济学院、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)、陈语(厦门大学管理学院,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)、林伯强(厦门大学管理学院,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)

要:本文基于三次产业的就业份额和产出份额数据,测度19782016年中国分地区的产业结构扭曲指数,并利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分地区产业结构扭曲对能源强度的影响。结果表明,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分地区产业结构扭曲指数总体上显著下降,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扭曲指数最低,中部地区次低,西部地区最高。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,中国能源强度在地区间存在明显的依赖性。产业结构扭曲虽然对能源强度没有显著的直接效应,但却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。从总效应看,产业结构扭曲是抑制能源强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。提高能源价格、提升对外贸易水平、优化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驱动能源强度下降,R&D支出对抑制能源强度没有明显的积极影响。为了降低能源强度,中国应该致力于消除产业结构扭曲的微观根源,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,建立市场化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,提高R&D支出的利用效率。

词:技术进步;产业结构;结构扭曲;能源强度

基金资助:厦门大学清洁低碳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政策与机制研究(项目批准号:20720191067)资助


Copyright© 2020 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